不受欢迎的观点:AI智能体(Agents)并不需要区块链,但区块链却离不开智能体。
如今,智能体已经出现,而在我看来,我们可能只需几个月,就能进入一个加密领域的“去复杂化时代”。在这个时代,AI智能体将无缝解决长期阻碍区块链走向主流的用户体验(UX)难题。然而,在到达这一阶段之前,整个行业将经历一段混乱期。
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——要想让智能体在加密领域变得真正实用,整个行业可能会在此之前经历一次“自我崩溃”。正如模因币(如
最初,这些智能体将主要连接到社交媒体,成为单向传播Token的工具,进行分享、推广、诱导或调侃。然而,这种模式很快会让人感到乏味。紧接着,智能体将开始在链上执行简单的交易。虽然听起来是个好现象,但实际上,教会智能体如何识别一笔“好交易”是非常困难的(可以问问
因此,我们正进入一个“混乱阶段”。在这一阶段,低价值或低复杂度的智能体(Agents)将在低成本区块空间上频繁交易低价值资产。这些智能体会操纵一些表面指标,干扰我们辨别链上真实数据的能力。加密推特(CryptoTwitter)将充斥着智能体生成的内容,而廉价的区块空间也会被大量占用。整个行业可能陷入一片混乱。
许多人会开始对智能体产生恐惧、不确定和怀疑(FUD)。但这并不是坏事,因为开发出真正优秀的智能体需要时间。12个月前,加密领域的智能体开发者甚至很难获得风投的关注——我对此深有体会,因为当时我支持了许多团队。那个时候,大家的兴趣都集中在基础设施上(例如
现在,我们站在一个新技术的早期热潮之中,这项技术对整个行业具有变革意义。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?如果低成本区块空间被大量智能体占用,那对像ETH这样的老牌区块链意味着什么?“奢侈区块空间”是否会再次成为一种趋势?智能体是否会因为它们所使用的区块链而有所区别?当智能体既能聚合信息,又能作为工具将资产从A点传递到B点时,加密领域的用户界面(UI)会如何演变?付费智能体和免费智能体之间的差异又在哪里?我们如何以高性价比扩展智能体的推理能力?从智能体的应用角度来看,如何设计合适的商业模式来覆盖这些成本?
对我来说,这些新潮流中最有趣的部分就是那些意料之外的惊喜。谁能想到,一个用于众包启动DAO的平台——
尽管如此,我依然坚定地支持“构建更多人们真正会用到的东西”,而不是继续堆积更多基础设施。这也是我喜欢智能体潮流的原因——它以普通用户为核心。我们都对这项技术充满期待,因为它可以比我们自己更高效地管理我们的资产。
最后,请支持智能体的开发者——尽管会面临恐惧、不确定和质疑(FUD),但这没关系,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Web3的起点。在这个Web3中,用户体验(UX)不再是我们创造卓越事物的障碍。自己做研究(DYOR),但保持乐观——未来将会非常精彩。